家庭医生工作技能:高血压患者控盐盲区深度指导!
判断食物中是否放了很多盐,不能仅凭尝着咸!
在日常生活中,有很多高血压患者认为自己吃的并不咸,为什么血压还是居高不下?味道不咸,并不等于盐少,盐摄入过多血压容易升高,特别是高血压患者,盐摄入过多会引起血压持续升高、中风和冠心病风险增加等。因此,高血压患者应当严格控制盐摄入。作为家庭医生应该如何指导患者走出“味咸=盐多”的盲区呢?以及如何帮助患者辨别含盐量?
味咸=盐多?
判断含盐量,不能仅凭尝着咸
味道不咸一定是含盐量不多吗?很多因素会让食物咸味变淡,但是含盐量依然很高。比如糖醋排骨和话梅,吃起来不觉得咸反而酸甜可口,但是里面的含盐量不低。以下因素会降低食物咸味,但并不会降低食物中盐含量:
酸性类:酸性成分可以中和钠离子,减少咸味感,如柠檬汁、醋等。
甜味类:甜味成分也可以中和咸味,使其更加平衡,如糖、蜂蜜等。
苦味类:一些苦味物质可以抵消咸味,如茶叶、咖啡粉、可可粉等。
香料类:香料能减轻咸味,如芫荽、丁香、花椒等。
以上这些因素都会减轻食物的咸味,但并不会降低整个食品或调味料中的盐含量。所以不能仅凭味道的咸淡来判断含盐量的多少。家庭医生可以通过以下方法指导高血压患者正确判断含盐量。
一般食品的外包装上会标注食品含量。标签上会列出每100克或每份食物所含的钠量,或是用百分比来表示每日摄入值(如建议摄入量的10%)。根据钠的含量计算食物中盐的含量,食品中的盐含量等于食品中钠含量的两倍。例如,如果一份食物中含有150毫克的钠,则该食物中的盐含量为300毫克。那么怎么判断食品是否为低盐、低钠食品?一般来说,每100克食物中钠含量超过0.5克就属于高钠食品,需要谨慎食用。
通过肉眼观察食品的颜色可以判断食品中是否含盐。通常,加盐处理过的食品会变得更鲜艳,比如腌制的咸菜、咸鱼等,而未加盐的食物则相对更暗淡。但这种方法只适用于一些特定食品,如腌制食品。
家用盐浓度计是一种便携式的仪器,通过测量食品中盐溶液的浓度来判断其中是否含盐,并且能够准确地测量盐分含量。但需要注意的是,该方法需要在烹饪过程中使用,不能直接用于加工食品或生食食品。
很多“高钠”食品没有包装(除腌制品外),看不到标签,而且尝起来并不咸,家庭医生需要提醒高血压患者格外注意。以下是常见的“高钠”低咸味食品:
饼干、面包类焙烤食品:饼干在制作过程中,为了使其疏松多孔,都要加入碳酸氢钠(小苏打),它的钠含量不比盐低多少;比如咸味饼干、甜面包等。
挂面、拉面、饺子皮等面制品:为了口感筋道,很多商家在做面条、拉面、饺子皮等面制品时,都要加入盐。
酥脆、蓬松的面食:酥脆油炸食品往往要加入膨松剂,膨松剂中碳酸氢钠是主料,虽然吃起来不咸,但都含有钠。
因此,不能仅凭味道的咸淡就判断含盐量的多少,家庭医生需要运用科学的指导方法对高血压患者进行指导,让患者走出“味咸=盐多”的盲区!